原标题:南京成中国第11个“万亿GDP”城市 江苏经济格局巨变
从长三角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以上海为中心,宁杭这两大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使得两翼的城市群格局基础更加坚实,补齐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短板,有利于上海辐射能力更好地向中上游扩散。
1月10日,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南京市长缪瑞林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披露,2016年南京实现GDP10450亿元。南京自此成为江苏第二个(第一个为苏州)经济总量跨入万亿的城市。
这一成绩的取得,相比“十二五”规划的既定目标晚了一年,但对南京而言“实属不易”,不仅提升了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的地位(第四个过万亿的省会),而如果放眼全国,亦是全国第11个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
这更加意味着江苏20年来的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突变。
南京城市价值提升
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苏提出,苏南要更好带动苏北,苏中地区(南通、扬州、泰州)是传统的苏南和苏北两大区域之间的一个“缓冲带”,自此江苏由南向北按照经济总量排名提出了苏南、苏中和苏北。
但这一格局在过去的10年来尤其是近5年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最典型的案例是在2010年,属于苏北的连云港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了苏南板块的镇江;其次,定于苏中地区的南通经济总量快速成长,超过了传统苏南地区的常州;而老工业基地徐州连续发力,总量上升到前五;至于盐城,抓住国家战略沿海大开发等机遇,也成为了苏北的亚军,总量超过苏中部分城市。
由此可见,传统经济总量按阶梯式划分的格局需要重新定义。
2016年6月底履新江苏省委书记的李强亦敏锐捕捉到这一变化,他在苏南分片区发展经济座谈会上指出,“从江苏现有的格局看,传统苏南苏中苏北的划分法要被打破了”。